运城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山西运城芮城县名的由来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 http://www.csjkc.com/m/

山西运城芮城县是一个依山带水、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,史前遗址较多,历史文化悠久。芮城县名和它的历史一样,也有一个一个的由来。

“芮”字的本义,为大河弯曲之处,水草茂盛之地。

相传大禹时期,大禹派巨灵神掌推太华山、脚蹬首阳山,使汤汤洪水东流。这样在大河东去的拐弯处就渐渐形成一片肥沃的土地,水草长得非常茂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这片土地上,慢慢聚集的人越来越多。殷商时期,形成了一个跨河而治的小方国,因所处位置及特征而名“内”(内,同芮)国,国都在今大王镇的郑村一带。当时,芮国东面邻国是虞国,殷商末年,虞芮闲田中的芮君,就是这个芮国的国君。

西周时,周武王推翻殷商王朝,封邦建国,武王封姬姓子弟于今芮城境域建立魏国。作为姜姓的芮国被灭,在河西(今陕西朝邑)则建立了一个姬姓的新芮国,为周朝的畿内之国,其国君芮伯世世代代为周朝的卿士。芮伯不是指一个特定的芮国国君,史书记载的巢伯来周朝作《旅巢命》的芮伯,是在周武王时;与六卿同受顾命的芮伯,是在周成王时;作《桑柔》诗以戒贪念的芮伯,是在周厉王时;与虢仲同伐曲沃的芮伯,是在周桓王时。前前后后出现的几个芮伯,时间的跨度有四百余年。

春秋早期,芮国的一次宫廷之变,将黄河两岸的芮国和魏国纠缠到一起。当时,芮国的国君名姬万,又称芮伯万。芮伯万是个荒淫无度、又不理朝政的年轻国君。大权被虎妈芮姜掌握,他每天沉迷声色,与许多宠姬厮混在一起。周桓王十一年(公元前年)冬天,虎妈芮姜再也无法容忍儿子的荒唐,就在天寒地冻的时候,把芮伯万逐出国门,立她的小儿子为国君,芮伯万就仓皇逃亡邻近的魏国。

这时候,大家可能要问,芮伯万为什么要逃亡魏国呢?我想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:一是两国同为姬姓,本来是一家人。二是两国相邻,距离近。三是再无处可逃,当时芮国西面是秦国,早对芮国虎视眈眈;南面是秦岭;北面是狄戎;东面是曾经有过恩怨的晋国和魏国。唯一可去的就是魏国。

芮伯万逃到魏国后,可以说来到了芮国故地,再加上又与魏国国君同姓。魏国就把芮伯万安置在古芮国的城邑所在地郑村,后人称此城为芮伯城。

芮国的这个变故,给了秦晋两个大国干预的机会。当时,秦国东面是晋国,南面是秦岭,北面是狄戎,想扩张只有兼并周围的小诸侯国。当时的晋国也是被星罗棋布的小诸侯国包围,扩张的目标也是这些小诸侯国。芮伯万是周王室封立的国君,被废除等于蔑视周朝权威。周桓王给了秦晋两国出兵征讨的理由,他们也想借机以恢复芮伯万的正统地位,图谋芮国。周桓王十二年(公元前年),秦国首先向芮国发动进攻,但秦君万万没有想到,他的虎狼之师,竟在芮国吃了败仗。秦君不服气,很快改变了策略。当年冬天,在周王室主导下,周朝的军队、秦国和虢国军队联合,三面包围芮伯万的藏身之地,将他带到京城洛邑,想重新扶植他为芮君。

芮伯万受周王室、秦国和虢国支持,却也没有归国正位。直到周桓王十八年(公元前年),才回到芮国,依附秦国,做了一个傀儡国君。此后,在秦国的庇护下,芮国苟延残喘了六十余年,期间,芮伯多次朝拜秦国,死心塌地当了秦国傀儡。秦穆公二十年(公元前年),芮国的命运同其他依附国一样,无声无息被消灭了。以后许多年,芮伯还在,却再也无国可归,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流亡国君。

周惠王十六年(公元前年),魏国被晋国所灭,晋献公一其地赐予大夫毕万,因其城北依中条山、南临黄河,地势高峻,故名“魏”,后来毕万的后人成就了战国七雄魏国的霸业,故现在的芮城又称古魏。

汉高祖二年(公元前年),芮城有了第一个县建制,因位于黄河之北,而将县名定为河北。后秦时,将县名改为安戎,为安抚异族之意。后有恢复河北县名。直到北周明帝二年(公元前年),因其境内有芮伯城,而将县名改为芮城。之后到现在,县名除了短时间用过长乐、永乐等吉祥寓意的县名外,一直沿用芮城这个县名。

现在,大家把“芮城”叫习惯了,又因为过去是芮国,还有一个芮伯城,觉得顺理成章。其实,我们现在想想,当时,朝代更迭不久,县城也由古魏城搬迁至今址,新的皇帝给一批州县取了新名,将县名由河北改为芮城,但之所以取芮城还有一些原因。

如果当时要改一个古雅的县名,“魏”或“魏城”自然是首选。不过,北周刚刚取代了西魏,县名中有个“魏”,自然是不合情理。况且,当时天下州县名字为“魏”的还有几处,就更不能考虑了。

而当时北周国号的“周”和周文王的“周”相同,当时西魏和北周两朝,处处效仿周家天下,做了很多改革。北周皇帝,熟读诗书,很有才华,自然知道“虞芮质厥成,文王蹶厥生”的典故,知道虞芮闲田事件之后,周朝就得了天命,开始发达,再加上有芮伯城。所以,他要讨个好口彩,为北周发展助兴,而把县名改为芮城。

来源:古中国文化研究会

发布:华夏文化融媒体中心

责编:明德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