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最高人民法院网、中国法院网和天平阳光APP联合推出年全国两会“大法官访谈”节目,全国人大代表、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冯军接受采访,以“坚守公平正义、忠诚履职担当,奋力书写服务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山西答卷”为题进行交流。
29:02
主持人
各位网友,大家好,欢迎收看最高人民法院网、中国法院网和天平阳光APP联合推出的年全国两会“大法官访谈”节目。
两会前夕,我们视频连线了全国人大代表、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冯军,他将围绕“坚守公平正义、忠诚履职担当,奋力书写服务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山西答卷”这一主题和广大网友交流。冯院长,您好。
冯军:
主持人好,各位网友大家好!很高兴能够在中国法院网与大家交流。借此机会,我向广大网友、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山西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!
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山西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七一”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,忠实履行职责使命,全年受理案件62.15万件,审执结58.09万件,同比分别上升25.12%、20.76%,人均结案.4件,同比增长38.22件,案件受理数、审执结数、人均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。
主持人
年,山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全年GDP增长9.1%,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。请问冯院长,这一年山西法院在司法服务保障大局方面,主要做了哪些工作?
冯军:
山西法院始终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自觉将司法审判深度融入省委中心工作,精准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,积极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,大力支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创新的引领保障作用,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基地,实行“三合一”审判,加强全链条保护。积极探索设立企业法律风险预警平台和警示机制,成立山西省破产管理人协会,加大“司法康复”政策实施力度,晋中中院仅用97天即完成山西首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。建立“省—市”两级府院联席会议机制,为法治政府建设“问诊把脉、建言献策”。积极构建涉民营企业案件绿色通道,实施联企服务,举办“访企业、提建议、促发展”送法进企业活动余场次,为鼓励、支持、引导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司法新动能。坚持审慎善意文明司法,对家企业暂缓强制措施,采取“活封”“活扣”保全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14.37亿元,帮助97家企业减负纾困、恢复发展,让各类市场主体专心创业、放心投资、安心经营。
主持人
据我们了解,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、全方位、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,在这样的背景下,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应运而生。请问冯院长,咱们在司法服务保障综改示范区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吗?
冯军:
建设综改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。年5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综改示范区考察时强调“要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”。
经山西省委研究决定、最高人民法院批准,年12月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人民法院正式挂牌。设立综改示范区法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、省委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,是司法助力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作。省高院高度重视,积极作为,紧紧围绕省委“持续强化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南引擎”的战略部署,聚焦先行先试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新业态、新情况新问题,精准发力、靶向施策,在全省范围内选调复合型、专家型法官,依法稳妥办理金融、破产、环境资源、知识产权、劳动争议、涉外商事等案件,充分发挥综改示范区法院的引领作用,积极探索强化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司法供给、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,总结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法院经验。
关于综改示范区法院的职能作用,我们可以请山西综改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副主任董良同志来谈一谈。董主任,您好!
董良:
冯院长好,网友们,大家好!
综改区法院成立以来,对综改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一是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,综改区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南引擎,山西转型发展的排头兵,综改区法院为我们打造“三无”“三可”营商环境,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。二是提供了精准司法服务。综改区法院以服务重大项目建设、重点企业发展为发力点,在知识产权保护、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,为企业排忧解难,办了很多实事、好事。三是提升了园区治理能力。综改区法院与区检察院、区法务、审批、执法等部门联动,通过法治宣传、司法监督等,持续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,为综改区“在改革、创新、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”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主持人
好,谢谢您!
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黄河在山西境内穿过4市19县,形成蔚为壮观的黄河胜景。冯院长,我们注意到,去年11月,您参加了运城黄河湿地司法保护基地启动仪式,请问山西法院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,做了哪些工作?
冯军:
关于司法守护绿水青山、黄河安澜的司法实践,请大家先观看一段视频。
播放视频短片: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。守护黄河安澜,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!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重大国家战略。山西高院聚焦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、生态环境脆弱和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,先后在汾河入黄口、北岳恒山之麓、运城黄河湿地建立三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,打造集生态司法保护、生态法治教育、生态理念宣传、生态文化推广于一体的保护平台。秉承“保护优先、修复为主、绿色发展”理念,在运城市万荣县、大同市浑源县设立两个专业环资法庭,在黄河万家寨库区成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,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司法法治化、专业化保障水平。山西法院认真落实《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》,着力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,临汾中院和芮城法院审理的两起盗掘古墓葬案,分别被评为“全国法院十大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”“全国法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”,彰显了山西法院传承黄河文化、延续历史文脉、坚定文化自信的鲜明态度和有力举措。
大河汤汤,日月轮转。山西法院对古老黄河的司法保护正在掀开新的历史篇章!
主持人
冯院长,在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方面,山西法院还有哪些务实举措呢?
冯军:
我们持续完善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体系,高院与11个中院全部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,家基层法院全部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团队,实行环境资源刑事、民事、行政案件“三合一”审理模式,实现了环资审判机构全覆盖、环资案件专门化审理。建立全省环资审判工作平台,出台《关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意见》,与省公安厅、检察院、生态环境厅、自然资源厅、水利厅、林草局和山西黄河河务局等部门建立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,全面构建“法护绿水青山”的多元治理格局,坚决守好华北“水塔”,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司法屏障。
主持人
冯院长,我注意到今年山西高院工作报告赞成率创历史新高。在报告中多次出现“以人民为中心”。请问,山西法院是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工作中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呢?
冯军:
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正义是最强的力量。山西法院紧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让司法有力量、有是非、有温度,让人民群众有保障、有遵循、有温暖。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:
一是“智慧诉服”更贴心。积极构建以诉讼服务大厅、诉讼服务网、诉服热线为一体的诉讼服务新模式,实现一站通办、一号通办、一次通办各项诉讼事务。去年网上办理诉服事项.47万项,网上立案9.26万件,电子送达55.34万次,诉讼热线服务29.01万次,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、便捷高效、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。
二是“权益保障”更尽心。依法呵护百姓福祉,审结劳动争议、消费者权益保护、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案件件。在全省推广婚姻家庭矛盾纠纷“五色”分级预警处置机制,受到最高法院和省委充分肯定。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,朔州中院依法判处虐打女童致脑梗死的继母王某蓉无期徒刑,发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最强音。
三是“多元解纷”更省心。积极打造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升级版,由省高院牵头,与省委政法委综治云、公安机关掌上派出所、司法行政机关智慧调解等平台对接,建成山西多元解纷平台,邀请工、青、妇等部门的专业调解员入驻,实现互联互通、共治共享,成功调解案件19.2万件。年,山西法院诉源治理、多元解纷指标位居全国法院第一位。
四是“法护民生”更用心。积极开展执行案款深度清理、“三晋执行护民生”等系列行动,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、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涉民生执行案件,集中发放执行案款11.88亿元,用“真金白银”给人民群众带来真真切切的获得感,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主持人
是的,冯院长,去年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山西法院集中发放农民工工资,“三晋执行护民生”全媒体直播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,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这项工作。
冯军:
好的。关于这项工作,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。
播放视频短片:山西高院聚焦人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,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。年11月12日至18日,全省三级法院同步开展了“三晋执行护民生”集中执行行动,掀起了一场司法守护民生的执行风暴!在为期一周的行动中,全省法院出动干警人、车辆辆,执结案件件、执行和解件,对名被执行人采取拘留强制措施,集中扣划、查封、冻结、处置一批被执行财产,向“骨头案”亮出利剑,为名当事人集中发放执行案款11.88亿元,近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特约监督员现场见证、监督。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法治日报等余家媒体报道,全网点击量逾1.1亿人次,向全社会彰显了山西法院用“真金白银”和实实在在的执行举措回应民生关切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。
主持人
这次行动确实是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我们来听一听全国人大代表和特约监督员的评价。
连线全国人大代表、中科院煤化所碳纤维学科带头人、研究员吕春祥:
我觉得这次活动每一件案件,每一笔执行款,体现了我们各级法院法官的智慧、辛勤和情怀。尤其是使每一个案件当事人体会到法律在他面前的力度、温度和公平正义,是一个很好的活动。
连线太原中院特约监督员刘红星:
今天我到现场感觉到确实咱们法院的工作,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表现。老百姓感觉到确实是有理可以说,有案件可以执行,能落地。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觉到,咱们法院工作,尤其是执行工作取得的效果。
主持人
好,谢谢您!两位在现场见证了这次集中执行行动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特约监督员,对山西法院执行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冯院长,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,山西法院还有哪些做法呢?
正义不仅要实现,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。我们坚持“开门办院”,让“阳光司法”更暖心。年全省法院公开案件审判执行流程信息37.67万条,裁判文书27.57万篇,庭审直播14.06万场,其中省高院庭审直播量多年保持全国高院第一。持续打造晋法融媒矩阵,在全国法院法官成体系解读民法典,在山西电视台、学习强国平台等播出后,受到广泛赞誉,让民法典走到了群众身边,走进了群众心里。高院官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