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孔维民.略论大智若愚型领导者的特质——以宋江为例[J].领导科学,(19):60-62.
[2]李丽平,鄢载鹏.《水浒传》中宋江形象多面性之原因探讨[J].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,,32(04):-.
[3]王芳,王淑芳.宋江拒绝话语的语用原则及策略分析[J].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(02):72-75.
[4]蒋慧敏.语用学视域下“水浒”系列影视片中宋江形象塑造研究——以指责、骂詈等不礼貌话语的作用为例[J].品位经典,(02):33-35+74.
[5]吴露.李卓吾与金圣叹评水浒中对宋江评点的分析[J].大众文艺,(21):26-27.
[6]侯钧才.论金圣叹批改本《水浒传》的社会批判功能——以宋江形象的变迁为中心[J].福建工程学院学报,,17(05):-.
[7]张激波.晁盖和宋江的博弈——从言语合作原则分析晁宋间关系的变化[J].九江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,38(03):37-40.
[8]谢荣翔.《水浒传》宋江形象源流演变[D].渤海大学,.
[9]郑伊琛,田欣欣.《水浒传》中的宋江和李逵形象[J].名作欣赏,(12)
5-86.
[10]肖兰英.宋江形象争议的成因探析[J].菏泽学院学报,,40(06):15-19.
[11]王筱铮.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及其根源——以“逼上梁山”的讨论为观察点[J].河南科技学院学报,,38(09):77-81.
[12]罗立群,余聪.《水浒传》宋江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渊源[J].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,,21(03):7-14.
[13]叶兴才.《水浒传》宋江形象研究[D].辽宁大学,.
[14]袁龙,袁媛.《水浒传》中的宋江形象分析[J].赤峰学院学报(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),,38(12):-.
[15]井玉贵.宋江招安悲剧的历史文化反思[J].汉语言文学研究,,8(03):53-59.
[16]杨大忠.再论宋江的招安思想[J].菏泽学院学报,,39(01):31-39.
[17]熊明.宋江:反抗道路思考的人格化呈现[J].明清小说研究,(04):-.
[18]陈檄焌.宋江形象的演变与接受研究[D].陕西理工学院,.
[19]温婧.改革开放以来宋江形象研究述略[J].运城学院学报,,31(01):38-43.
[20]张香竹.《水浒传》中宋江形象的矛盾性[J].学术探索,(01):-.
[21]宋金民.追求、孤独与殉道——《水浒传》宋江的性格特征[J].明清小说研究,(01):66-75.
[22]王晓红.明清时期宋江形象的传播接受研究[D].西北大学,.
[23]杜贵晨.《水浒传》的作者、书名、主旨与宋江[J].南都学坛,(01):49-57.
[24]王处辉,王骥洲.江湖社会的权威形成及特点研究——以《水浒传》中宋江权威性地位的确立为例[J].明清小说研究,(03):34-47.
[25]纪德君.百年风云:宋江形象论争的回顾与启示[J].明清小说研究,(03):59-6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