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城市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邮票上的运城中国古钟
TUhjnbcbe - 2021/11/6 5:06:00
邮票上的运城运城,古称河东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这里文化厚重。尧舜大禹,奠基中国;嫘祖后稷,发轫农耕。舜帝的德孝,关公的忠义,裴氏的家教,司马光的廉洁……最最深沉的文化基因,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。改革开放后的运城,更加繁荣发达,充满生机,成为*河金三角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!中国邮*曾多次发行运城题材邮票,使运城通过“国家名片”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!

珍贵文物——中国古钟

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,古钟文化在这久远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。早在原始社会,中国就出现了陶钟,商代开始有了铜钟,最初只有3至5个,到周朝时增至9至13个,战国时发展到61个,这些古钟历经数个世纪。年12月31日,为即将迎来的世纪交替,撞响世纪之钟,国家邮*局发行了《中国古钟》特种邮票,一套四枚。其中第二枚邮票图案名称为《春秋.素命镈》(4-2)为春秋晚期的铜钟,年(清同治九年)于山西荣河后土祠出土。系齐国名臣鲍叔的孙子(素命)铸造的乐器。它是形如深腔的平口钮钟,高66厘米,宽34.8厘米,口长44厘米。扁钮作双龙对峙,昂首卷尾,矫健有力,龙间又有双凤。镈身乳钉微微凸起,形如复帽,正背两面共36枚。中部铸有铭文18行、字,记载的(素命)祖父鲍叔有功于齐,曾推荐管仲给齐桓公,使齐国首霸中原。因此,鲍叔曾接收齐侯赏赐,封邑邑,及在鄩地的民人、采地和命祠。(素命)为了勉励自己,铸此乐器,用来祈求家族福泽永享。镈体虽重65.5公斤,但可胜悬挂,击之鸣声洪亮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(摘自:中国集邮邮票百科)

(春秋.素命镈)

万荣后土祠:见证农耕文化之滥觞

记者薛丽娟文图


  后土祠位于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*河岸边的庙前村北,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祭祀后土的祠庙。相传,当年轩辕*帝平定天下,在汾阴脽上扫地为坛,祭祀后土地母。土能生万物,而民以食为天,从农耕文明开始,祭祀后土便一直延续至今。这是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崇拜,更蕴含着他们对五谷丰登、物阜民丰的渴望和祈祷。


  年,万荣后土祠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后土祠:四千年延续至今的农耕文化


  人们常说皇天后土,皇天代表天神,后土为土地之神。古人认为父天而母地,生活在高天厚土之间,人们十分感念大地母亲的包容、承载,因为有了大地,人们才有了衣食住行的依靠和源头。


  四千多年前,轩辕*帝在汾阴脽上扫地为坛,祭祀大地之神。因为脽上是天然的“泽中方丘”,位于*河、汾河交界之地。从后土祠内的《历朝立庙致祠实迹》碑文可知,夏商周三朝时,帝王年年来此祭祀后土。后来,汉文帝在此建庙,汉武帝立祠。自汉武帝到宋真宗,先后有9位皇帝24次亲临祭拜。尤其汉武帝刘彻一生6次来这里,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秋风辞》。现后土祠内还存有宋真宗赵恒御书的萧墙碑。


  据说,北京的天坛和地坛与后土祠也颇有渊源。明成祖原想亲赴后土祠祭地,但因*务繁忙,恐路途遥远不安全,于是派重臣前来此取土,作为祭奠土,在北京建了一座后土祠,即天地坛。后又建地坛,天地坛改称天坛。这也是全国的后土庙都称庙,而后土祠称祠的原因。


  因为河道的变动,后土祠可以说是屡毁屡建,但一直都建在*河、汾河交汇之地。现存的后土祠,虽不及唐宋时期的壮观,但其布局严谨完整,仍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。其主要建筑是同治年间易地重建,有山门、品字戏台、东西五虎殿、献殿、正殿、明代轩辕扫地碑、宋代后土祠庙貌图碑、秋风楼、萧墙碑、张仪古道等。

(来源:运城新闻网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邮票上的运城中国古钟